1949年3月23日,西柏坡。握别依依不舍的父老乡亲,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动身前往北平。他面带微笑,大手一挥:“进京赶考去!”
这是开天辟地的伟大转折。如何建设新中国?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?这两个问题,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。
周恩来说:“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,不要退回来。”毛泽东说:“退回去就失败了。我们决不当李自成,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。”
怎么才能考出一个好成绩?在七届二中全会上,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“两个务必”的号召: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。”
言之谆谆,振聋发聩,教育并警醒着每一名中国共产党人。
时代出考题,人民是考官,我们的党是答卷人。72年来,共产党人“赶考”的脚步从未停止,“赶考”精神始终薪火相传。
2013年7月11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。纪念馆内的一块展板让他久久驻足,“根据毛泽东的提议,全会作出六条规定:一、不做寿;二、不送礼;三、少敬酒;四、少拍掌;五、不以人名作地名;六、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。”
这是中国共产党人“进京赶考”前立下的规矩。伫立展板前,习近平一一对照着说:“不做寿,这条做到了;不送礼,这个还有问题,所以反‘四风’要解决这个问题;少敬酒,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,关键是要坚持下去;少拍掌,我们也提倡;不以人名命名地名,这一条坚持下来了;第六条,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……”
“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。党的规矩、制度的建立和执行,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。”习近平说,“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,毛泽东同志说是‘进京赶考’。60多年过去了,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,中国人民站起来了,富起来了,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,应该说,党面临的‘赶考’远未结束。”
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此后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“赶考”。
2016年7月1日,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谈到“赶考”时说,60多年的实践证明,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。同时,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,还在继续。今天,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,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。
脱贫攻坚全面胜利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就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……
今天的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自信,更有底气!短短几十年,从积贫积弱的中国,到一个崭新的国富民强的中国,离不开一群人的努力,也离不开这群人身上的可贵精神。因信仰集结在一起的他们,叫中国共产党,这种精神,叫“赶考”。